人道 廉洁 服务 奉献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强与助残 > 交流探讨 >

我看精神残疾人打人现象

时间:2016-01-18 17:03 来源:《中国残疾人》2016年1期 点击:

10493988_922801.jpg

作者:李洪

近期,一段“男子殴打扫地男童”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画面中一王姓男性精神残疾人突然对街道上一名拿着扫把的男童进行暴力殴打,事件引发大众高度关注。其实自2009年以来,我们北京市怀柔区已经发生多起精神残疾人伤人事件,就在2014年3月27日,还发生了一名精神残疾人砍倒十几名群众,最后6名群众死亡的恶性事件。通常在这种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同情心往往都会更多的放在受害者身上。作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我在为受害人感到悲痛的同时,也要站出来说一句:其实精神残疾人也是受害者。

关于男童被打一事,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评论,大家都在纠结这个件事的责任在谁。有人说精神残疾人打了人也不能白打;有人问监护人到什么地方去了;而打人的残疾人和被打的孩子都指出:当时路人无人制止,“见危不救”。其实关于这个责任问题还真的不太容易说清楚。其一由于精神残疾人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排斥,众多精神残疾人承受着巨大生理和心理压力,很多人往往不敢让邻居与单位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受到歧视,没人知道何谈监护呢。即便有人知道,精神残疾人的家属、监护人有监管的责任,单位也有监护的责任,有关部门更有强制医疗的权力,监护权的过度泛化,多山头即无山头,最后精神残疾人反而没人管了。就拿目前来说,很多精神残疾人游离在社会上,亲属管不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平时大撒把,听之任之,到了“两会”等重要时段,村(居)委会才会对包括精神残疾人在内的重点对象实现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看管”;公安部门只能是有“事”了“抓”起来;过后还得把他们还给社会。

俗话说:有病得治。精神残疾人必须得到治疗,这是防止恶性事件的前提。这样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的事情太多。目前很多医院病者人满为患无法出院,精神病专科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从事社区精神康复的医生更是少得可怜。而这个时候,基层残疾人组织的作用便能很好的体现出来。遍布全区各个社区、村的残疾人协会完全可以以办证为契机,全面细致地掌握其辖区内精神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对治疗期间的精神残疾人做到心里有数。并时刻督促家属或监护人监督精神病人按时服药,及时送医。此外,民政及残联应成立重度精神残疾人养护中心。除了极个别涉案人员由公安部门看管外,大部分精神残疾人得有个“去处”。目前,残联系统的职业康复中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白天家人把精神残疾人送到中心参加职康劳动,晚上由家人领回。

大数据时代,对精神残疾人的管理完全可以做到全方位管理。首先,残联拥有辖区内精神残疾人的全面数据。根据要求,精神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证必须提供在精神专科医院治疗一周年以上的病历,残联在将纸质材料存档的同时将其扫描到电脑并上传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包括精神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残疾人进行即时验证。有关部门可以随时根据数据掌握残疾人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关照。此外,还要出台政策,适时强化监护人的职责,可以通过监护补贴的方式强化,亦可以在监护人不能完成其职责的时候由民政部门或残联接管监护职责。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监护人和有关部门进行一些必要的管控工作。一旦有事发生,可以迅速做出报警处置,协调各方面资源,防止伤害面扩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